•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南方都市报】广州老年痴呆症候选药重在抑制神经炎症,有望年内进入临床试验

    发布时间:2015-02-12来源:黄博纯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研究上百年的老年痴呆症,至今仍没有找到准确的“敌人”,国外多种药物均止步于临床试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胡文辉博士的研究团队,在独辟蹊径研究8年后,其候选药物已于近日完成临床前研究,有望在年内进入临床试验。之前美国有3个被寄予厚望的重磅候选新药临床试验时夭折,而这个药能否走到底?

      现有药物最多是“蜻蜓点水”

      1906年,德国医生阿洛依斯o阿尔兹海默得到了一个刚过世女病人的大脑标本。这名女病人五年前被丈夫送到了精神病院,她无法与人正常交谈,记忆严重衰退。她反复说:“我丢掉了自己。”

      最初,人们都认为智力水平衰减是衰老的正常现象,但女病人去世时才55岁,远比其他出现痴呆症状的老年人年轻。这不寻常的年龄引起了阿尔兹海默的注意。显微镜下,女病人的大脑皮层满布棕色斑块,鲜明的病变组织造成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大脑萎缩,这并非衰老的自然反应,而是疾病。这种疾病最终以医生的名字命名,即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临床上表现出记忆障碍、失语、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等特征。

      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4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约4400万,中国以990万位居世界第一。

      发现老年痴呆的历史已达百年,但现有的药物却“蜻蜓点水”,并没有触及它发病的内在机理,虽能减缓病人认知能力的下降,却不能改变发病进程。准确地说,老年痴呆至今却仍是“不治之症”。

      美巨头公司3支潜力股药物夭折

      “家族史、头部外伤、甚至心理因素都被解释为它的危险因素,但真正的发病机理还是不清楚,敌人是谁都不知道,这是研究老年痴呆症最大的难题。”

      2006年,胡文辉加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成立了抗老年痴呆新药研发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也目睹了美国3个被寄予厚望的重磅候选新药的夭折。

      “β淀粉样蛋白假说”是早期药物研发的主要策略,科学家们认为,老年痴呆症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细胞分泌了β淀粉样蛋白,而蛋白在聚积后产生极强的神经毒性作用。

      美国两大制药巨头公司的3个新药均以这一学说为依据进行研究,与“漂亮”的动物实验结果相比,Ⅲ期临床实验却让人大失所望,其中一种新药甚至反其道而行,加速了病情的恶化。过亿元的资金都打了水漂。还有其他蛋白假说也都试图追根溯源,找出发病机理对症下药,如“T au蛋白假说”。

      另辟蹊径 广州重在研究炎症反应

      但各种基于这些假说而研制的药物均没逃脱失败的命运。“动物体与人体存在差异,动物实验成功不代表药物对人有作用。另外,老年痴呆早期可能确实由这些因素诱发,但后续表现的却是炎症反应,也许针对这些假说研制的药物并不能在后期产生作用。”

      神经炎症伴随后期的病变过程,与病变区域的神经元凋亡直接相关,基于这种理念,胡文辉另辟蹊径,将药物研制的视线转移到了老年痴呆症所出现的炎症反应。于是,胡文辉课题组与广州生物院的药物研发体系和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合作,先后设计合成500多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好比是一个武器库,我们不知道敌人是谁,只能运用各种武器去尝试。”课题组综合运用表型筛选、疾病动物模型的药效评价和药代毒理评价,确立了G IB H 130为候选药物,它以“哌达甲酮”为名申报临床试验。

      300多只表现老年痴呆症状的模型小鼠随后登场,口服哌哒甲酮片后,通过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这一神经炎症抑制剂能够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发挥作用,“尽管这个药物不太可能修复神经元,但在前期和中期,它的介入能够减少神经炎症反应造成的神经元损伤,不同剂量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动物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缓解痴呆症状。”

      “这个研究做了8年,最初研究的科研经费也是东拼西凑。”胡文辉说,8年中,课题组申请了近10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目前哌哒甲酮片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试验。“快的话,可能在年内就能招募志愿者,进入临床实验。”

      哌哒甲酮片能否走到底?“这还是个未知数,还要等到临床试验来说话。”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实习生 汪睿 通讯员 黄博纯

      原文载于:《南方都市报》2015年2月12日

      原文链接:http://epaper.nandu.com/epaper/G/html/2015-02/12/content_3388383.htm?div=-1


    附件下载:

    上一篇:【南方都市报】中科院广州生物院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下一篇:【科技日报】广州生物院新年科研又得新斩获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