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4来源:供稿:感染与免疫中心 罗佳
1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前所长、教授李德新应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凌邀请,到广州生物院学术交流,并作专题讲座。
李德新教授作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我国新发虫媒传染病”为题的报告。报告中总结了我国主要虫媒病毒病和输入性虫媒病毒病,并详细介绍了虫媒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另外他还介绍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对其病程、传播途径和发病地域分布情况、年龄分布情况、时间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进一步研究了SFTSV病毒的序列分析、检测手段和感染C57BL小鼠的病理改变情况;针对今年研究热门寨卡病毒,李教授介绍了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疫情表现以及引起的病理反应、寨卡病毒在体内的分布,宿主和媒介等,并进行了寨卡病毒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寨卡病毒感染的免疫学诊断分析,最后,作为国内资深疾病控制方面的专家,李德新教授提出几个加强新发虫媒病毒病应对方案:首先要增强意识临床和疾控人员对新发虫媒病毒病传染病的意识;另外要加强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实验室检测要提高多病原高通量、新技术、简单易用、发现未知病原的能力,增强创新性的媒介控制技术。
李德新主要从事病毒性出血热疫苗、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病毒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国家级病毒性出血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未知病原检测项目,确定我国新发传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新布尼亚病毒,在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病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李教授学识渊博、谈吐幽默,报告结束后,还热情地解答了在座老师学生提出的科学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
李德新教授先后负责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和诊断试剂,获新药证书或生产批文4项,技术转让4项,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包括NEJM,CID,JCV, Virology等国际一流杂志论文40余篇及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享有一定知名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