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图片新闻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图片新闻
  • 广州健康院在正黏病毒科Thogoto病毒的RNA转录和复制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4-06-19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广州国家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在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Cryo-EM structures of Thogoto virus polymerase reveal unique RNA transcription and replication mechanisms among orthomyxoviruses” (Thogoto病毒聚合酶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正粘病毒中独特的RNA转录和复制机制)的研究论文。

    RNA的转录和复制是RNA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步骤。然而,这些过程受到宿主细胞的严格监控。例如,天然免疫相关RNA受体RIG-I能够识别病毒产生的没有cap-1结构的RNA,从而诱导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流感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呼吸道病原,它们长期以来是正黏病毒家族重要的代表。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具有帽子抢夺(cap-snatching)活性,通过其帽子结合域(cap- binding domain)和核酸内切酶结构域(endo-nuclease domain)活性掠夺宿主mRNA5'端具有帽子结构的10-14 核苷酸长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来启动病毒mRNA合成。这种机制使流感病毒mRNA与宿主mRNA难以区分,从而帮助流感病毒抑制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宿主因子ANP32对流感病毒的RNA合成至关重要,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和感染能力,ANP32与流感病毒聚合酶的不兼容构成了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

    Thogotovirus是正粘病毒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的属。其成员以多种蜱虫为载体,有证据显示该属病毒能够较为高效地跨种感染多种哺乳动物。近年来多有Thogotovirus属病毒感染人类并导致死亡的报道。有研究表明,Thogotovirus属最早发现的成员 - Thogoto 病毒(Thogoto virus, THOV)转录的mRNA虽然具有帽子结构但缺少流感病毒中由帽子抢夺机制引入的10-14 核苷酸长的异源5'序列,这使得其RNA转录机制存在谜团。

    在该研究中,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人员捕获了THOV 聚合酶在RNA合成过程中的十个不同的构象。这些结构重现了THOV RNA聚合酶在RNA转录和复制过程中的结构细节与多样的构象变化。重要的是,这些结构显示THOV聚合酶可以分别以有帽和无帽的二核苷酸引物启动RNA转录和复制。结合THOV聚合酶的帽子结合和核酸内切酶结构域没有活性的现象,研究发现提示,THOV聚合酶的帽子抢夺机制可能是非工作的,THOV可能利用细胞产生的有帽二核苷酸作为引物启动mRNA的转录合成。这些发现与流感病毒聚合酶帽子抢夺机制依赖的mRNA转录机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黏病毒聚合酶也需要合成无帽的RNA产物进行病毒RNA基因组的复制。宿主因子酸性核蛋白-ANP32已被证明在流感病毒的RNA复制过程中介导聚合酶形成一种非对称聚合酶二聚体,其中一个聚合酶用于合成产物RNA,而另一个聚合酶用于接收产物RNA。因此ANP32对流感的RNA复制过程至关重要。该研究却发现,THOV聚合酶仅进行产物RNA合成便能诱导聚合酶构象改变形成不对称二聚体,不需任何宿主因子的介导。这也与流感病毒聚合酶的RNA合成机制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系列生化和细胞实验,研究人员确认了,与流感病毒不同,THOV聚合酶的RNA合成在人细胞中对宿主因子ANP32A/B/E的依赖性很弱,可能是其能够较为高效地跨种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从结构、生化和细胞层面,展示了THOV聚合酶在RNA合成和宿主因子利用方面相对于流感病毒的独特性。其对宿主因子ANP32的弱依赖性一定程度地解释了Thogotovirus属较广的感染谱,推进了对流感病毒等正黏病毒跨种传播分子机制的理解。研究扩展了现有的主要从流感病毒研究中建立的正粘病毒RNA合成机制,有助于归纳这类重要病毒的RNA合成共性机制,为后续广谱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信息。

    广州健康院熊晓犁研究员和广州国家实验室陈新文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健康院助理研究员薛璐博士和科研助理常添彩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获得广州健康院何俊研究员与鲍习琛研究员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龚鹏研究员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晓钧研究员团队等的鼎力合作与支持。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  THOV 聚合酶在RNA合成过程中呈现不同的构象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健康院合作开发基于氟磺酸的可富集化学交联剂
    下一篇:广州健康院揭示非典型VH1-2抗体耐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突变的分子机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