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图片新闻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图片新闻
  • 广州健康院发现帕金森症线粒溶酶体胞吐的全新病理

    发布时间:2022-04-14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4月13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和浙江大学田梅课题组合作在诱发帕金森症的临床药物氟桂利嗪的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研究发现氟桂利嗪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并特别减少大脑中的线粒体数目,被诱导细胞通过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一种溶酶体包裹着线粒体的新型细胞器互作结构,将线粒体排到细胞外,从而减少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进而引发帕金森症。该工作不仅发现帕金森症中一条独立于线粒体自噬外的全新线粒体质量控制模式,而且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合物且无需基因操作制备无线粒体细胞的新方法。相关成果以Mitolysosome exocytosis, a mitophagy-independent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in flunarizine-induced parkinsonism-like symptoms”( 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胞吐,氟桂利嗪诱发帕金森症中不依赖于线粒体自噬的全新质量控制)为题以长文Article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帕金森症这一衰老相关的退行性疾病极大的困扰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随着老龄化社会愈加严峻。与Parkinson这一名称相关的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被自噬体吞噬而被清除,是帕金森症的重要病因。而帕金森症中,除了线粒体自噬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线粒体质量控制途径来清除线粒体,一直是一个谜。药物诱发的帕金森症(Drug-induced parkinsonism)是仅次于原发性帕金森症的第二大帕金森症。在诱发药物当中,氟桂利嗪(Flunarizine)和桂利嗪(Cinarizine),作为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眩晕、偏头痛、癫痫、和外周血管疾病,诱导的帕金森症占据着很高的比重。然而药物诱导的帕金森症的机制一直不清楚,制约着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发现,氟桂利嗪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类帕金森症的表型,具体表现在:转棒试验中的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矿场实验中的运动路程降低和水迷宫实验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等。病理学研究表明纹状体的多巴胺浓度下降。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X射线断层扫描(PET-CT)表明脑的葡萄糖摄入升高,蛋白印迹更是证实了脑而不是其它器官中线粒体总量出现了显著下降。在人神经前体细胞中,氟桂利嗪导致线粒体数目急剧下降,令人惊奇的是,3天后几乎所有的线粒体影踪全无。

      “线粒体去哪儿了?”,围绕这一现象,随后的机制研究发现氟桂利嗪可以诱发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与溶酶体通过一种直接融合的方式产生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这一细胞器新型结构。Mitolysosome,是本研究创造的英文新词汇。这一过程不依赖线粒体自噬的参与,mitolysosome随后通过VAMP2/STX4依赖的囊泡形式的外排,而导致了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的下降。作者通过基于全基因组范围CRISPR/Cas9敲除筛选结合基于mito-GFP线粒体总量标记进行了基因筛选并发现了调控这一过程的系列新基因。因为线粒体胞吐在病理生理环境中均发生,例如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释放线粒体在脑内循环和转移。本研究发现溶酶体依赖的新型线粒体胞吐途径可能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氟桂利嗪处理可以产生一种完全去除线粒体的哺乳动物细胞模型。作者在人、鼠的多种细胞中都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获得完全不含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这种新型细胞模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对带有线粒体DNA突变的病人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清除,结合线粒体传递技术矫正线粒体的遗传缺陷;也可以直接通过这一不含线粒体干扰的新模型研究线粒体的新功能。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包飞翔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刘兴国研究员和浙江大学田梅教授(现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的帕金森症表型部分与中山大学黎明涛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线粒体自噬部分与南开大学陈佺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并得到郑州大学等多个团队的合作。

      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

      

      

      帕金森症中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胞吐新途径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健康院在人干细胞异种嵌合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广州健康院在基于BET BD2新靶标的白血病药物研究获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