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图片新闻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图片新闻
  • Miguel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我在中国做科研

    发布时间:2016-09-07来源:Maple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编者按: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西班牙裔研究员Miguel(米格尔),九年前的除夕夜,毅然离开家乡,来到中国,并在三年后成为中国“973”项目中第一位非华裔首席科学家。他是一位生命科学家,更是一位疯狂的“探索者”。近日,Miguel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讲述他在中国做科研的故事。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来中国做科研

                                                          演讲者:米格尔

      小时候的睡前故事让我意识到,长大后要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我是个欧洲人,我们欧洲人从孩提时代就会听一些故事,关于探索发现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罗马人的故事,比如凯撒大帝是怎么带领军队发现“新世界”的——也就是那时的法国,他征服了法国。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激情、探索。我孩提时代,我爷爷就会在晚上给我讲这些故事。他拿出书给我读这些不同的故事,希望能哄我睡着。结果我却睡不着,这些故事太精彩了,我听了还要听。这些故事让我意识到,等我长大了,我想成为一个探索者,我想做些有挑战的事情,我要挑战自我。我记得大概六岁的时候,一个比我年长五十多岁的老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记得当时我问他,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是什么?我清楚地记得那位长者告诉我说,造太空飞船,去宇宙中探索新的太空,发现新的行星、恒星,这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儿。我说我想做这个,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Miguel在《开讲啦》的演讲现场

      我其实是幸运的,我能在本世纪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科学。

      后来我长成了个少年,也忘了这事儿。很多青少年都有类似经历,对吧?我忘了自己的梦想。我上完了中学,要上大学了,我该选什么专业呢?最后我选了医学。我离开家乡去了西班牙北部,那儿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个非常好的大学,以生命科学闻名,在那儿我学习如何做医生。这所大学有两个特点,一是竞争激烈,我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这很让人激动,不是吗?身边都是优秀的人会让你更多地思考。二是我有了更多时间对自己、对人生进行思考。这时我的梦想又回来了,我很快想起我当年想做个生命科学的探索者,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22世纪会是太空的世纪,但本世纪是人体的世纪。我其实是幸运的,我能在本世纪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那就是生命科学。

      Miguel在《开讲啦》的演讲现场

      一次偶然的中国之行,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念完大学,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我成为了医学工作者,但是医学工作者是不能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至少在西班牙不能做,不同国家有一些不同的规定。我可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赚的钱不少,人人都尊敬我,但是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我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决定去英国,我去了伦敦PatrickMaxwell教授的实验室,我过得很开心。但有一天,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给我打电话了,他们说需要我去中国做个讲座。我回答,我不去,我太忙了,对去中国一点兴趣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对中国一无所知,所以我不觉得去中国有什么意思。但他们说你非去不可,最后我还是去了中国。去了后挺喜欢中国,非常喜欢,尤其是这三点: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潜力,我看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在中国待了四五天后,我回到了英格兰,我说或许我们应该想个办法,让我能更频繁地去中国跟他们合作,结果他们跟我说不行。一开始是他们这帮人跟我说你应该去中国做个讲座,现在他们又告诉我说不行,不能去中国。这对我是个启示,也许我该换个地方。如果你此时不做,那你这辈子都做不了。

      在中国做研究是很让人振奋的,做科研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因为大部分时候,你都只是在努力工作、遭受挫折。只有极偶尔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你获得了某个特别令人激动的成果,你才会思考,去解读它的意义。

      2007年除夕夜,我到了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生活,一段让人激动的生活。你们看得出我的中文只是马马虎虎,我最先学会的汉语词汇是“什么 ”,因为我一说话,别人就会问说什么,“什么”,我说的他们一句也听不懂。第二个词是“老外”,因为我一直听到人家说我的时候用到同一个词,而这个词又不是我的名字,所以这个词肯定是说我是个外国人啥的。第三个词是“打包”,第四个是“哦 ”。你们知道“哦”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吗?“哦 ” 这个词很复杂的。我们之前有个司机每天早上来接我们,每次来接我,他都会跟我说中文,全是中文,我一句也听不懂。最后我终于明白了,他说的意思是,米格尔,我早上会给你打电话,如果你要坐车呢,你就说“哦 ”,如果你不去呢,你就说“哦哦”。所以我后来就会用“哦 ”和“哦哦”表示我去还是不去。我刚来到中国时就是这样,但事实上我总是说“哦”。我总是会去工作,我工作非常努力,通常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半,每一个工作日,每一个周末。那三年的每一天,我们申请经费、准备材料,我成了“973”首席科学家。有的工作没做成,有的做成了,我们发表了一些很好的文章。总体来说,我和我的团队、院里的同事们做了一些很棒的事情。

      我们工作还是很努力的,比如现在,我们在实验室里买了床,这床挺软的,两周前有一次,我就不得不睡在实验室。我们现在有两张床,我们决定还要再买几张,我甚至跟他们开玩笑说,如果实验室里有寝室我就幸福了。在中国做研究是很让人振奋的,做科研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因为大部分时候,你都只是在努力工作、遭受挫折。只有极偶尔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你获得了某个特别令人激动的成果,你才会思考,去解读它的意义。我觉得你应该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对吧。所以请拿出勇气和耐心,试着向所有人学习,你的同事、你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

    Miguel与撒贝宁

      我们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梦想做一些事情,有机会去做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这真的让人振奋。

      在西班牙的时候,我是医生、免疫学家。后来我又在英格兰研究所读癌症生物学博士。我第一次接触干细胞就是在中国,我来中国之前对干细胞一无所知。来到中国之后,我是慢慢地适应这一全新的领域,我们在某些方面有了进展,我们想知道当细胞生病时它们会发生什么。因为人们对疾病有一种简单的看法,你们在座很多人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认为如果你的大脑、肝脏或心脏出了问题,那么这些器官的细胞就会病变,它们一个接一个死去,死了一个又一个,直到你整个器官中全是病变细胞,其中有一半都死掉了或者马上就要死去。事实上,疾病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相信,疾病正在以某种方式改变着细胞的身份,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之间会对话,形成一种平衡。一旦这些病变细胞跟其它细胞对话的方式变了,变得更复杂,就会让其它细胞听不懂或者获得错误的讯息,那它们的行为也会出现错误。因此就会出现崩溃式的后果,就像多米诺效应一样,当所有部位都出现问题,你就会生病,也许你会束手无策。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东西。我们用干细胞做这些研究,尤其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正如刚刚我们青年代表解释的那样。有了这些多能干细胞,我们又可以产生神经元细胞和其它各种细胞类型,然后以二维或三维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做很多事情。我们想建立复杂疾病模型分子医学,这让我又回到了最初的路,我可以把很多医学概念,很多关于人体的知识应用到我的细胞研究上。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有一个研究帕金森症的大项目。我觉得我们所做出的相关重大发现也是很振奋人心的。所以,我们是否能在每个研究方向上取得成功呢?我们有很优秀的团队,我们勇敢年轻,当然年龄上会有些微差异,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很勤奋,那我们会成功吗?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我们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梦想做一些事情,有机会去做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这真的让人振奋。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成功,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会非常卖力地去尝试,我们也永远不会放弃。

      

    [video:0001.中国网络电视台-《开讲啦》 20160903 本期演讲嘉宾:米格尔·埃斯特班.mp4]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生物院在急性B淋系白血病细胞异质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谁知眼前不是诗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