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南方日报】广东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20-09-14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杜玮淦 黄锦辉

      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广东科技工作者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加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

      “对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等重要指示,我感触较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李骁健认真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感科技创新机遇更多、责任更大。

      他以自己从事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为例说,从事该领域研究需要较强的神经生理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以及一定的化学材料学基础知识。

      “在与伙伴实验室合作时,我感到大家都有较高的通过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创新的热情。”李骁健说,但目前一线科研人员普遍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足够了解,增加了深度交叉合作的难度。因此,他认为,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对于增强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十分重要。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这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师生中引发高度共鸣。

      该学院副院长谢龙汉介绍,学院设立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两个交叉学科专业。“学生要广泛学习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多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入学第一天起就参与团队项目的创新合作,努力发展为交叉型、创新型优秀人才。”谢龙汉说,学院全体师生将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总书记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四个面向’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黎玮说,科学研究是艰苦的探索过程,从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有传承、有担当,做国家需要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中国应对新的国际环境、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作出科研人员应有的贡献。

      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子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

      段子渊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州健康院将一如既往地面向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再生医学发展的急迫需求,积极投身国家实验室和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中的推动作用,通过组织对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再生医学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全面克服医疗新技术、新药研发和医学装备技术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许多领域逐渐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但是在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和产业应用的重大理论、方法和成果等领域,中国人响亮的名字还不算多。原始创新应当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奋斗目标。”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颜云榕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产业链供应链所需要的科技解决方案等,都应当是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更深入思考如何响应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确定科研选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颜云榕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基层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亲切。”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朱波峰说。

      朱波峰特别注意到,总书记强调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有助于为科技工作者松绑解压,使他们能够在教育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轻装上阵,集中全部精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朱波峰说,作为院长他将采取更多措施,积极为教育科研人员放权让利、松绑减负,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与潜能,努力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培育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东卫视】新闻联播头条|广东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下一篇:【羊城晚报】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伟大事业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