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中国科学报】另辟蹊径“制青春” ——中科院多能干细胞诱导实现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5-07-01来源:来源:中国科学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返老还童”是一个有魔力的词汇,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许多帝王君主都为之痴迷,甚至创造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办法。

      如今,返老还童在当代生物学家的实验室里成为了现实。近日,《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陈捷凯实验组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从体细胞阶段的因子出发,发现一种癌基因与干细胞多能性完全不相容,并结合多年以来在重编程机理上的研究结果,组建了一套全新的重编程因子组合。

      返老还童,方法不止一个? 

      人体内的细胞是已经失去多能性并高度功能化的体细胞,它们每天都很负责任地行使其该有的功能,保障人们时时刻刻的健康生活。

      这些体细胞都来源于一个受精卵,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也被称为全能细胞。受精卵发育成为囊胚,囊胚由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组成。内细胞团具有多能性,从它们中分离的胚胎干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出人体所有细胞的潜能,被称为多能干细胞。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科学家将青蛙的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子中,克隆出青蛙,实现了体细胞的多能性恢复。2006年,日本科学家用4个调控多能性的转录因子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能干(iPS)细胞。这两种不同手段,都使体细胞恢复了多能性,也使两位科学家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通过转入4个转录因子(也称山中伸弥因子),可以将体细胞“返老还童”到胚胎干细胞状态,解决了再生医学中干细胞来源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那么,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实现体细胞向多能干细胞诱导?中科院的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另一扇大门。

      数年蛰伏 觅得真相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对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的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重编程效率仍然较低,大多数细胞仍然不会执行多能性程序。因此,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研究人员决定对一些之前没有注意过的因子进行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可能能够强烈维持体细胞命运的核心因子。

      沿着这个思路,实验组发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癌基因——c-Jun,它仅在体细胞中表达,在胚胎干细胞或iPS细胞中完全不表达,而在重编程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的下降。

      “体细胞向干细胞的转化也有两面性,既有干细胞因子主导的一面,也有体细胞因子影响的一面,我们不能只关注其中之一。”该院研究员陈捷凯说,“c-Jun恰好具备这么一个特性, 它只在体细胞中表达、在胚胎干细胞中不表达。而在胚胎干细胞中强制表达c-Jun时,干细胞会失去多能性并迅速分化。”

      科研人员对c-Jun抑制因子作了进一步研究,惊喜地发现这个抑制因子不仅可以提升重编程效率,更可以有效替代山中伸弥因子中最为核心的因子Oct4。

      同时,研究人员结合过去的一些原创性发现,尝试开发出一套新的重编程因子。他们进行了大量筛选和反复测试,最终确定了一套不包含山中伸弥因子的全新重编程因子组合。

      “新的重编程方法是我们实验室经历10余年摸索出来的,从关注c-Jun到该文章发表,也快七八年了。”裴端卿说,新的重编程方法需要用到6个因子,其中有3个因子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因子,均是通过实验室一系列长期工作的成果积累起来的。

      被误解的干细胞 

      干细胞作为一个热点概念,也不得不面临大量质疑,例如,因为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加上癌症干细胞的发现,不仅使人联想到干细胞是否具有和癌细胞一样的特征,这一问题近年来众说纷纭。

      例如,在山中伸弥因子中,就有一个著名的癌基因,在后来的研究中,科学家又发现几个抑癌基因通路会抑制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这些事实都提示,干细胞可能和癌细胞共享一些通路,这在直觉上无疑加深了人们对干细胞的怀疑。

      “但科学往往是反直觉的,我们发现c-Jun抑制iPS细胞形成时也很吃惊。”论文第一作者、广州生物院副研究员刘晶说,“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c-Jun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干细胞‘死对头’,这也许也能解释癌细胞并不能通过重编程方法变成有功能的iPS细胞。”

      也就是说,iPS细胞并不依赖癌症相关通路,而全新重编程因子组合的发现,可以让未来的科学家对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过程的机理展开更深入研究,揭示更多的生命奥秘。

      原文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7-01 第1版 要闻)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7/301646.shtm


    附件下载:

    上一篇:【南方日报】广东“80后”科学家陈捷凯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新路径
    下一篇:【中国科学报】科学家发现全新iPS细胞诱导因子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