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生物通】我国科学家阐明体细胞重编程的关键重塑机制

    发布时间:2015-05-20来源:来源:生物通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在体细胞重编程中阐明了细胞重塑,mTOR和自噬之间的关系。这一成果在线发表在昨晚(5月18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GIBH的裴端卿研究员和秦宝明研究员。生物通有幸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一研究团队。

      生物通报道: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能使成体细胞重新获得多能性,该方法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在理论上可以分化为任何类型的成体细胞,在疾病模拟、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人们对重编程机制了解依然非常有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在体细胞重编程中阐明了细胞重塑,mTOR和自噬之间的关系。这一成果在线发表在昨晚(5月18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GIBH的裴端卿研究员和秦宝明研究员。生物通有幸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一研究团队。

      多能干细胞和体细胞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必然会涉及结构组成层面的细胞重塑。裴端卿研究员形象比喻:“细胞就像一个大房间,房间的结构和陈设决定了它的用途。而多能干细胞相当于是一个新房间,可以以此基础来建立特异的结构与陈设变为体细胞;反之,将成体细胞诱导成为多能的iPS细胞,需要一个将房间结构陈设彻底清空的过程。起先、我们推断这个清空的过程是由自噬完成的。 但最后发现这一推断是不对的、引起清空重塑的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机制”。

      大家知道,自噬在进化上是一个从酵母到人都非常保守的生物分解过程,通常是指细胞在营养物质非常匮乏的情况下通过降解自身暂时不需要的细胞质组分产生小分子营养物质来帮助细胞度过难关。以往研究认为自噬在重编程的细胞重塑中发挥关键作用,重编程在自噬缺失的细胞中无法发生。GIBH研究人员发现,自噬的确在重编程中被强烈激活。但令人意外的是,阻断自噬之后细胞重塑和重编程依然可以发生,而且效率更高。这说明,自噬激活并不是介导细胞重塑和重编程的必须事件。秦博士谈到:“我们一开始也猜测自噬是重编程中细胞重塑的关键原因,我们于是尝试了多种方法关闭自噬,但结果发现细胞重塑以及重编程并没有被阻断,反而效率显著性地提高了”。

      为了进一步寻找细胞重塑的真正原因,GIBH研究人员转而关注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mTORC1是细胞感受各种营养物质水平并控制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的关键激酶,在进化上也非常保守,在营养充足时启动生物合成并抑制自噬;在营养匮乏时活性关闭,自噬得以激活。研究人员发现,重编程早期mTORC1被迅速关闭并激活自噬,如果人为保持mTORC1一直开启,细胞大小和线粒体都不会减少,即细胞重塑不会发生,同时重编程被严重抑制。那么体细胞“房间”究竟是怎样被清空的呢?秦博士认为,一方面mTORC1的关闭会使细胞内的生物合成大大降低,同时随着细胞快速分裂,细胞内的整体物质组成就越来越少,细胞重塑于是就发生了。

      mTORC1和自噬在细胞代谢调控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在衰老、肿瘤以及糖尿病等众多疾病领域备受关注。“重编程中mTORC1和自噬同样是一正一反的两个相反过程,对重编程以及细胞重塑的影响也截然不同,”秦博士说,“这样的复杂机制很可能也存在于生理和病理过程,比如衰老、癌症、糖尿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为从重编程的视角来看,复杂疾病的发生很可能是来自少数几类关键细胞的命运转变的结果。”

      据介绍,这项研究是在该团队发现维生素C促进重编程时就开始,前后历时七年之久,结合了能量代谢转变与细胞亚结构重塑,是在机理与应用上的连续性探索。该团队表示还在继续挖掘重编程相关的分子与细胞机理。该项工作是在国家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

      通讯作者简介

      裴端卿,男,博士,研究员。研究领域:细胞命运调控。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CUSBEA项目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及2015年度两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获第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

      秦宝明,男,博士,研究员。研究领域:代谢与细胞命运调控。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先后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度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优秀奖和优秀毕业生等奖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

      原文链接: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5-5/2015519150654980.htm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国科学报】研究发现细胞“返老还童”关键机制
    下一篇:【新华社】我国科学家发现细胞在结构上“返老还童”的关键机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