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南方都市报】结核药研发慢?“发光”细菌来帮忙

    发布时间:2015-03-19来源:黄博纯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天宇博士的研究组在多年探索后,成功构建了新型自主发光的结核分枝杆菌,利用菌株“发光”的特性快速研判药物活性。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OSONE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结核分枝杆菌

      被称为“痨病”的结核病不断与药物“捉迷藏”,在发病率降到低水平后卷土重来,但效率低下和不精准的药物筛选评价模型一直阻碍新药研发。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天宇博士的研究组在多年探索后,成功构建了新型自主发光的结核分枝杆菌,利用菌株“发光”的特性快速研判药物活性。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OSONE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死灰复燃的结核病

      在20世纪80年代初,结核的发病率曾一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开始认为这种病或许已被彻底消灭。

      “十痨九死”真的翻篇了吗?不到10年,对结核病防控忽视、人口流动增加,加上结核病的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毒共感染等原因,耐多药、广泛耐药,甚至是完全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使它又死灰复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870万,15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中国总病例数排名第二,耐药结核病例数更是居首位。2013年发病和死亡人数均有所增加。

      糟糕的是,结核病治疗仍依赖四五十年前开发的药物。2012年底,在药物领域沉寂多年后,第一个针对结核病的新药———分枝杆菌腺苷三磷酸合成抑制剂在美国问世,但滑稽的是,这一药物仅通过二期临床就被批准使用。“说明新药实在太缺乏了。”张天宇说。

      漫长的传统小鼠实验

      如何提高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效率?抗结核病化合物的筛选和评价模型是关键。但筛选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结核病菌成长缓慢,4-5周才能形成菌落,且实验需要在昂贵的P3实验室,这对于期待成果的科研人员来说,自然是一大弊端。

      “有很多化合物具有很好的体外活性却没有体内活性,所以快速检测化合物体内活性尤为重要。”张天宇说。

      但此前一直使用的检测药物体内活性的方法,需要感染大量小鼠,用药4周后将小鼠杀死,研磨器官,稀释铺板后,又要等约4周进行菌落计数。如果要评价杀灭率,还要求停药至少3个月后才能将小鼠杀死,然后计数。“培养时间加体内检测时间,药物筛选的实验时间被无限拉长。”

      “发光”菌株加速药物筛选

      2012年伊始,张天宇的研究团队发现,经过重组构建的自主发光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作为良好的报告菌株。经测定,这种结核分枝杆菌与野生菌株毒性、生长速度都非常接近,但它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其细菌荧光素酶可以借助自身合成的底物发出波长约为490纳米的蓝绿光,“就像让苍蝇变得像萤火虫一样。”且所发荧光强度和菌量相关度很强,这意味着,只要能测量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发光程度,便能判定药物杀菌的能力。

      动物实验时,研究人员将不同类型的结核病药物喂食感染病菌的小鼠后,可用仪器每天对小鼠发光菌数目进行测算,判断药物杀菌程度,这一操作仅需3秒。“3-4天就可以判断药物是否有杀菌活性。而且如果载菌量先低了,后续又高了,可能是产生耐药作用了。”

      目前,研究组利用该类发光菌建立了抗结核药物筛选评价平台,与院内外多个课题组合作,筛选了4万多个化合物。且已获得近十个具有体内抗结核活性的化合物,或可在未来研制新药,并申请了3个专利。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实习生 汪睿 通讯员 黄博纯

      原文载于:《南方都市报》2015年3月19日GA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5-03/19/content_3397831.htm?div=-1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东科技报】广州生物院实现一步法构建自主发光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物筛选评价华丽转身
    下一篇:【广东科技】揭示体细胞“变身”多能干细胞诱导机制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