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5来源:黄博纯 来源:广东科技报
本报讯(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黄博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的致死性疾病。市面上的药物主要用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力,治标不治本,不能够阻止该病的恶化进程。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生物院”)胡文辉课题组将神经炎症作为治疗老年痴呆的突破口,其抗老年痴呆症候选药物GIBH130(中文名为哌哒甲酮)完成了临床前研究,有望保护患者神经元,阻止病情恶化。
国外重磅新药宣告失败
据统计,我国现有990万老年痴呆患者,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的第四位“死亡杀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的致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老年痴呆患病率持续升高,用药群体的增加意味着老年痴呆药的研发非常活跃。胡文辉介绍,研究老年痴呆症新药,不单单是在我国,外国比我国起步更早。“在抗老年痴呆的药物研发领域,曾被寄予厚望的重磅候选药物semagacestat (Eli Lilly)、bapineuzumab (JNJ & Pfizer)和solanezumab (Eli Lilly)陆续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宣告失败”。
将神经炎症作为突破口
“鉴于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复杂,真正能够研究出治疗性或预防性药物非常困难。”胡文辉博士坦言,老年痴呆症的成因,科学家并没有破解。“淀粉样蛋白聚集”是其中一种假说,该假说认为,蛋白聚集导致神经元死亡,从而导致老年痴呆。
“国外三种新药都失败了,说明基于这种假说的防治老年痴呆症策略未必奏效,这就引发了人们对老年痴呆症治疗新策略的迫切需求,我们的团队就将神经炎症作为治疗老年痴呆的突破口”。胡文辉课题组在第一代神经炎症抑制剂Minozac的基础上,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构建,综合运用表型筛选、疾病动物模型的药效评价和药代毒理评价,确立了GIBH130为候选药物。
GIBH130能够在体外选择性抑制神经免疫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并在疾病模型动物脑部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阻断AD脑部的炎症恶性循环,保护神经元。GIBH130在注射Ab动物模型和轻/重度老年痴呆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药物能够有效的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发挥作用,不同剂量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动物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缓解痴呆症状。
新药上市尚需时日
据悉,该研究项目历时8年,是广州生物院在中科院“一三五”规划指导下五大培育方向之一炎症相关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的重要成果。2006年,胡文辉博士自加入广州生物院就成立了抗老年痴呆新药研发项目,早期与广州生物院多个科研团队合作,曾经与广州生物院的药物研发体系和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合作,先后设计合成500多个化合物,申请了近10项国内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开展了合成工艺研究、药物制剂研究、药效学研究、药物代谢性质研究及中长期毒理学研究等多项规范化临床前研究。
“老年痴呆症机理不清,靶点不明,我们的团队就从各种化合物中寻找药物分子,建立起小分子化合物库,一个个地寻找有效分子。”胡文辉博士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老年痴呆症就如一个敌人,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这个敌人究竟是蚊子或者狮子,因此他们就通过建立一个武器库,武器库里面有杀蚊水、长矛等各种工具,然后用这些工具一个一个地测试,看能否消灭地敌人。“实验证明,我们GIBH130对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未来我们还会利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慢慢地把老年痴呆症的病理机制和药物靶点等找到。”
胡文辉博士介绍,该药已正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年底获批,然后通过临床一、二、三期试验后才能上市。他寄望,老年痴呆症候选药物GIBH130不仅填补国内科技空白,更重要的是改善老年痴呆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广东科技报》2015年2月13日 链接: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5-02/13/content_4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