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南方日报】逾千科学家当上股东 广东涌现122家新型研发机构,近三年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上千家

    发布时间:2014-09-29来源:黄博纯 来源:南方日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9月28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现场会在东莞召开,省领导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院所,对科研院所与粤籍企业“结缘”的合作模式留下深刻印象。 

      三天前的25日,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昌群和两位广东企业老板,在上海参加中科院现代农业研讨会。他们成功合作的案例成为演讲内容,即企业家的梦想、资金与科学家的研发如何结合,生产出受到市场欢迎的高科技产品。 

      像这样有广东特色的、与企业和市场密切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我省已经涌现出122家。这些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全新模式和机制的创新“奇兵”,调动各方面科技资源,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紧密融合。近三年来,我省新型研发机构申请专利7599件,服务企业3万多家,还成功地孵化了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为我省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挥出巨大作用。 

      新型科研院所应运而生 

      科研资源原先并不雄厚的广东,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闯出了多个全国第一,率先实施了省部院产学研、引进创新团队等模式,为其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二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之后,大批新型科研院所又应运而生。 

      这个“运”是广东产业升级的需求,是经济转型的需求,也是引领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它一诞生,就采用全新的机制,将企业、产业和科研力量结合得更加紧密、稳定、长效和高远,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科研创新力量导向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 

      新型院所是向全球开放的人才平台,其机构类型和人员编制灵活多样,不是先建机构招人员,而是通过项目设机制。比如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没有一个科学家的编制,但却有千百个科学家可以“借”。五年来,它为佛山市引入54家科研院所的671位专家,院市合作项目1023项,转化形成创新产品300多项。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支出达41亿元,高于传统科研机构的39亿元,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新增长点。这些机构的投资主体多样化,有74%是由院校与政府共建,其它为企业自行筹建或与院校共建。但不管是谁投资,它们的运作都是运用企业化的机制,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破传统科研机构的“计划”特色。其运行机制既像企业,又像事业单位;既像研究机构,又像大学。研究人员多是聘用制,有的院所还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从源头到产业一路通 

      过去,政府总是提倡深化科技体制,想解决科技与经济难以融合的问题。而在这些新型机构,从构成、管理到评价体系都是围绕创新、创业、创富来设立,形成了从科研到产业最有效的通道。其工作成效不是主要体现在论文和奖项上,而是体现在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服务与支撑上,最终通过市场来检验。广东温氏集团研究院、东莞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佛山华夏陶瓷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等,都直接为企业“量身定做”技术方案和提供可转化的科研成果。 

      一般来说,院校看重高精尖的科研水平,而企业追求的是利厚的产品项目。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中,经过互相理解和磨合,渐渐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针对当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的需求,组建了设计服务中心、激光技术中心、检测技术中心以及物联网技术中心,为4000多家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并且自己孵化了80多家企业。该院利用学生的智能电动车创意,与企业合资孵化出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三年多,今年产值可达2亿元。 

      这些研发机构并非只是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水平服务,而是瞄准高端前沿的产业领域,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品及产业化开发的创新链,拥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95%的研究员来自海外,了解世界医药尖端产业的最新动态。他们牵头成立“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医药企业合力推动成果转化,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同时支撑周边生物医药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配套产业发展。 

      一群海归青年科学家创办的深圳光启研究院,源头性创新和产业引导能力更是超强:在短短四年内就在国内外申请了2000项发明专利,涵盖超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它还携手华为、中兴、迈瑞等11家高科技名企,开创预期产值达千亿元的超材料新兴产业集群。 

      许多新型研发机构还运用资本手段,来放大技术成果的优势,创办、孵化高科技企业。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实现了研发平台、投资孵化、科技金融、园区基地、教育培训和国际合作的六大板块互动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控资产超过70亿元。 

      据统计,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三年来服务传统企业超过3万家,成功孵化了1000多家高新企业。仅仅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就累计孵化了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办和投资了1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5家上市公司。 

      权责利明确 激发研发人员积极性 

      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大展身手,带动了国内许多著名院校来设立研究院,集聚了中高级创新人才6000多人,为我省夯实创新人才基础。这些院所及科学家们的研发进度如何呢? 

      东阳光研究院院长助理邢少龙回答说:“我们院四大团队的研发进度超出原先的设想。科学家们有责任感,经常自觉加班。首席科学家徐宁一年只回美国探亲三次,还常常因项目而中途赶回来。他所负责的项目是治疗乙肝和肿瘤的新药,提前完成了预定的研发任务,分别进入临床二期和一期试验,目前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200多项专利。” 

      科学家们获得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平台,有明确的成果转化目标,自身的创新价值能得到充分肯定。华中科技大学段正澄院士多次到珠三角企业来,他说:“在生产一线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这令我们非常有成就感。”而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17岁的高二学生就能担当研发经费达500万元的项目组长。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对科学家是最大的工作动力。 

      另一方面,新型研发机构对研发人员权责利都相当明确,对其奖酬也更为合理,拥有股份的科研人员有上千位,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东阳光2013年的研发投入约3亿元,今年将达到4亿元。科研专家既有薪酬、奖金,顶尖专家年薪达到100多万元,另外可以得到项目的股权。研究院还为研究人员提供宿舍900多套,其中有72栋小楼。 

      温氏集团研究院每年立项的科研项目多达300项,对研发人员除了薪酬、奖金、福利待遇之外,还建立了院内的科技进步奖评审制度,每年奖金总额约300万元。 

      新型研发机构凭借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人才激励制度,成为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器,短短几年就引进了省科研创新团队23个,拥有国家级的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形成了汇聚高层次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省委省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和各大院校的支持下诞生、成长。可以预见,它们将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输出更强大的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通讯员 邓媚 叶青 

      原载于:南方日报 9月29日 A02版 

      原文链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09/29/content_7355068.htm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噁唑衍生物合成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广州日报】干细胞研究创新项目 广州队打出“世界波”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