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研进展
  •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成果科研进展
  • 广州健康院在固有手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与应用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2-01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罗爽课题组通过钯催化的七元环腙衍生物与溴(氯)化苄进行反应,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多种固有手性的三苯并轮烯衍生物。相关研究成果以“Inherently Chiral 9-Benzylidene-9H-tribenzo[a,c,e][7]annulen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as a Ligand Platform”为题发表在Chem Catalysis上。

      手性是很大比例分子的基本几何特性,手性分子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和功能材料。造成分子具有手性的因素通常包括手性中心、手性轴和手性平面等分子局部的结构特征,也有像螺旋结构这样的分子整体结构特征。德国化学家B hmer在深入研究杯[4]芳烃的手性现象后,于1994年提出了固有手性的概念(J. Inclusion Phenom. Mol. Recognit. Chem. 1994, 19, 17-39)。“固有手性”用于描述除上述常见手性因素以外的另一种分子整体的结构特征,即具有一定刚性的曲面分子。除了杯[4]芳香烃之外,固有手性还存在于一些直观上无手性的中等大小的环状结构中。例如,四邻亚苯是一个由四个邻位连接的苯环组成的八元多芳烃,具有独特的鞍状构象,其异构体之间具有极高的转化能垒( G约80千卡/摩尔)(图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中心手性、轴向手性、平面手性和螺旋手性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果。但是,人们对固有手性分子的手性特征,不对称合成研究,以及它们在生物活性及光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却远远落后。这是因为固有手性中环分子的非平面但稳定的构象通常被忽略,它们被常常视为非手性的平面分子;或者即使认为它们具有非平面的构象,也认为这些构象是动态的,不稳定的。朱强/罗爽团队在成功实现两类氮杂八元环固有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以后,再次实现了对更具挑战性的全碳七元环,即固有手性三苯并轮烯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钯催化的七元环腙衍生物为卡宾前体与苄基溴进行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高产率、优异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多种固有手性的三苯并轮烯衍生物。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在这一过程中决定立体化学的步骤是通过卡宾迁移插入和 -氢消除形成外环双键,通过不对称的 -氢消除来控制产物的手性。这种只通过 -氢消除而产生手性的例子非常罕见(图2)。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从其中一个固有手性产物衍生出的手性膦配体1在不对称的Tsuji-Trost反应和1,4-加成反应中表现出卓越的催化性能,表明固有手性的三苯并轮烯衍生物是设计新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优秀骨架(图3)。再次证明了长期被忽视的固有手性可以在不对称合成乃至更多的领域大有可为。

      综上,朱强/罗爽课题组实现了对三苯并轮烯衍生物的首次催化和高度对映选择性合成。在温和条件下,以良好的产率和优异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多种固有手性的三苯并轮烯衍生物。从这一刚性和固有手性的结构衍生出的手性膦配体1被证明是一类优秀的手性配体。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确认了反应机制,同时也阐明了观察到的对映选择性的起源。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希龙,通讯作者是朱强研究员和罗宇博士。罗爽研究员为该论文的DFT计算部分提供了支持,2019级硕士王潮琴对该课题做了初始探索。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不对称合成八元、七元环固有手性骨架进展


    图2. 钯催化不对称合成三苯并轮烯衍生物


    图3.三苯并轮烯衍生物作为手性配体的应用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健康院揭示乙酰转移酶HBO1调控中内胚层分化新机制
    下一篇:广州健康院发现线粒体DNA突变引发小肠衰老的全新通路与逆转方案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