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研进展
  •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成果科研进展
  • 广州健康院利用人肝类器官发现线粒体疾病的铁死亡全新病理

    发布时间:2021-03-09来源:供稿:刘兴国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构建了线粒体DNA缺失综合症(MDS,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病人特异性的及其CRISPR/Cas9修复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而分化高纯度3D肝类器官和2D肝样细胞作为肝脏疾病的联合模型。该研究发现MDS病人肝细胞对铁沉积导致的铁死亡(一种细胞的死亡方式)更为敏感,阐明线粒体溶酶体互作引发铁死亡的病理,并筛选出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潜在的候选药物。这项研究揭示了线粒体疾病的全新死亡模式、细胞器互作机制和潜在治疗策略,相关成果于3月8日以A combined model of human iPSC-derived liver organoids and hepatocytes reveals ferroptosis in DGUOK mutant mtDNA depletion syndrome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上。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外,它还参与调控细胞代谢、氧化应激、细胞死亡等多种生理活动,在细胞生、老、病、死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DNA缺失综合症是由于维持线粒体DNA合成的核基因突变,线粒体DNA含量严重减少,导致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重大疾病,受累器官通常有肝脏、脑、肌肉等。病理表型具有组织特异性,目前已发现至少9种基因突变会导致MDS。刘兴国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报道了丙戊酸诱发Alpers-Huttenlocher综合征(由POLG突变导致的MDS)肝毒性的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候选药物筛选策略,是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建立遗传特异的肝细胞毒理学模型,成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成功范例(Xingguo Liu*, Hepatology, 2015)。此后,在线粒体疾病方向,刘兴国团队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 

      DGUOK是脱氧鸟苷激酶,是线粒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重要的酶,该基因突变是导致肝脑型MDS最常见的遗传背景因素。患者大多出生后1个月内发病,预后极差,通常一年内死于严重肝衰竭,除了肝移植,没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肝脏铁沉积是其重要临床表型,血清学检查也显示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升高。肝脏作为人体内主要的铁贮器官,铁过载时肝脏首当其冲成为铁毒性攻击的主要部位。然而铁在这个疾病中起何种作用?相关研究至今一片空白! DGUOK突变的MDS病人进展如此迅速且严重的肝衰竭病理机制至今尚未解释清楚,更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亟需深入研究,探寻有效治疗手段。 

      团队为了攻克这一医学难题,将病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C,进行CRISPR/Cas9基因修复,保证了遗传背景的一致性。接着,团队利用高纯度3D肝类器官分化培养技术排除胆管细胞干扰,并结合2D肝样细胞分化技术,建立了一个更为强大可靠的体外肝脏疾病模型。 

      团队发现病人肝细胞线粒体DNA缺失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ATP合成减少、和活性氧(ROS)大增。病人3D肝类器官和2D肝样细胞均对铁沉积导致的铁死亡更敏感。这一铁死亡是线粒体与溶酶体的细胞器互作事件:首先线粒体活性氧激增及谷胱甘肽耗竭,继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介导铁蛋白在溶酶体中降解,铁蛋白里的铁释放到胞质中,引起脂质过氧化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铁死亡。进一步的工作筛选出谷胱甘肽的前体—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显著抑制病人肝细胞铁死亡。 

      该研究首次将高纯度3D肝类器官技术应用于遗传性肝病研究,论证了MDS疾病发生铁死亡这一全新病理,揭示了其临床肝脏铁过载的奥秘,并筛选出有效的抑制铁死亡候选药物。更重要的是,不限于MDS,线粒体DNA缺失广泛存在于衰老、退行性疾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中,所以该发现具有广泛的潜在病理和治疗意义。 

      本研究与山东大学合作完成,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

      

      线粒体疾病肝细胞的全新铁死亡模式、细胞器互作机制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健康院等在新冠患者抗体应答特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广州健康院开发单细胞测序分析转座元件表达的工具包scTE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