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科研进展
  • 当前位置:首页科技成果科研进展
  • 钯催化2-异腈苯甲酰胺的不对称偶联—环化反应构建轴手性的2-芳基-和2,3-二芳基喹唑啉酮

    发布时间:2021-02-14来源:供稿:朱强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联芳基旋阻异构(atropisomerism)是众多旋阻异构现象中最普遍的一种。一般认为当旋阻能垒ΔG≥30 Kcal/mol且两个芳基具有非对称结构时,它就具有稳定的轴手性。ΔG越大,轴手性越稳定;而20 < ΔG < 30 Kcal/mol这类具有不稳定轴手性的分子在合成中应当避免,特别是在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中;ΔG < 20 Kcal/mol可以认为没有旋阻异构。具有稳定轴手性的联芳基结构广泛存在于手性配体,手性催化剂,天然产物,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因此,对映体选择性合成具有稳定轴手性的联芳基化合物是近年来不对称合成领域的热点,涌现出大量的优秀的合成方法。这些方法从合成策略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1)两个芳基物种之间的不对称偶联,即构建手性轴;2)通过不对称环化或者从环状化合物的去中心手性芳构化,构建联芳环结构中的一个芳环;和3)对前手性的联芳环结构的修饰,包括不对称去对称化,C-H键官能化,不对称开环等。而第4种策略,即通过同时构建二芳基轴和芳环,在轴手性联芳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中鲜有报道,目前仅有两例,而且都是两个五员杂环相联的结构。

      异腈是一类特殊的具有形式上的二价碳的结构,它参与的多组分反应,如Ugi反应广为人知。此外,异腈在对过渡金属物种特别是钯物种的迁移插入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表现出与CO类似的化学性质,但在产物结构上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异腈基团和过渡金属之间的强配位能力严重影响了手性配体和钯的配位,导致了钯催化的异腈插入即亚胺化反应很难实现不对称转化。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研究员课题组长期以来致力于官能化异腈参与的新反应研究,他们利用官能化异腈的策略,成功地在钯催化的不对称的环亚胺化反应方面取得突破。他们先后实现了官能化异腈的不对称去对称化C-H活化的策略实现了中心手性(ACS Catal. 2017, 7, 3832.)和平面手性 (Org. Lett. 2018, 20, 1837.)的构建,首次将钯催化的不对称异腈插入反应的ee值提高到90%以上。近日,他们又把这一策略成功应用到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上。

      在该反应中,N-烷基-2-异腈基苯甲酰胺和2,6-二取代的碘苯化合物在钯催化的条件下能够以高收率和高对映选择性的合成轴手性2-芳基喹唑啉酮。这一反应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拓展了合成轴手性联芳基化合物的第4条策略,即在构建二芳基轴的同时环化芳构化,实现了两个不同的六员环的轴手性联芳基化合物的合成;2)首次实现了轴手性的2-芳基喹唑啉酮的合成,以往的合成都是集中在3位N-芳基手性轴的构建。DFT计算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旋阻能垒ΔG>32 Kcal/mol,热稳定实验表明,其中一个化合物的甲苯溶液加热到110 oC,12个小时以后没有观测到消旋;3)当用N-(2,4-二甲氧基苯基)-2-异腈基苯甲酰胺作为官能化异腈底物时,能够以中等的非对映选择性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获得同时包含两个手性轴的2,3-二芳基喹唑啉酮化合物。为相邻两根手性轴的同时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4)合成的轴手性的2-芳基喹唑啉酮可以成功转化成结构独特的N,P配体,在初步的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AAA)中表现出良好的不对称诱导效果。

      总之,这一研究不仅为合成轴手性联芳基化合物以及多个手性轴的同时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研究具有轴手性的2-芳基喹唑啉酮这类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以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官能化异腈在钯催化的不对称环亚胺化中应用的成功范例。 

      相关工作于2月10日发表在J. Am. Chem. Soc.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健康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滕帆,朱强研究员、罗爽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岛实验室前沿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八桂学者”计划项目的支持。同时,该研究也得到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广州分中心的支持。

      论文链接

       

      反应简介


    附件下载:

    上一篇:广州健康院完成虎皮楠生物碱(-)-Daphenylline和(-)-Himalensine A的全合成
    下一篇:广州健康院在TCR-T治疗HBV相关肝癌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