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博士生导师
  • 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生教育导师介绍博士生导师
  • 巫林平 男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wu_linping@gibh.ac.cn
    通讯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
    简  历

    学习经历:

    2010-2002,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

    2005-2008,汕头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硕士

    2001-2005,汕头大学理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16.10-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PI

    2013.01-2016.09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

    致力于纳米转化医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核酸药物(疫苗)开发及其纳米靶向递送系统研究;

    2、生物材料合成及其微纳结构调控干细胞命运器官再造。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诱导周围神经和血管原位再生的组织微环境适配导管支架研究, 782万元,2019-2023,负责人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骨关节炎siRNA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 303.12万元,2018-2020,子任务负责人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多功能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在siRNA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50万元,2020-2021,负责人

    4.广州开发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靶向肿瘤的小干扰核酸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开发,200万元,2019-2020,子任务负责人

    5.广州市对外科技合作专题,合理的设计和开发信使核糖核酸(mRNA)纳米转染试剂, 100万元,2016-2018,负责人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1、2017年:高层次人才;

    2、2013年:中国自费优秀留学生国家级奖项。
    代表论著

    在高水平杂志发表50余篇论文,累计影响因子380,10篇书章节,主编撰写英文论著一部,申请/授权国内和国际专利共8项。

     

    发表论文((#Join first co-author)

    1.       Wu LP, Ficker M, Christensen JB, Simberg,D Trohopoulos PN, Moghimi SM*.(2021).  Dendrimer end-terminal motif-dependent evasion of human complement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through IgM hitchhik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4858.

    2.       Deng W, Zhang Y, Wang W, Song A, Mukama O, Huang J, Han X, Deng S, Lin Z, Habimana JD, Huang R, Peng K, Ni B, Zhang S, Yan X, Li J, Wu LP*, Li Z*.(2021) Hair follicl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crease alopecia areata mouse hair loss and reduce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hair follicle.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12, 548

    3.       Pannuzzo M#, Esposito S#, Wu LP#, Key J, Aryal S, Celia C, Marzio LD, Moghimi SM*, Decuzzi P*.(2020)  Overcoming nanoparticle-mediated complement activation by surface PEG-pairing. Nano letters, 20: 4312-4321.

    4.       Wu LP*, Ahmadvand D, Su JA, Hall A, Tan XL, Farhangrazi AZ, Moghimi SM*.(2019).  Crossing the blood-brain-barrier with nanoligand drug carriers self-assembled from a phage display peptid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4635.

    5.       Wu LP*, Wang DY, Li ZB. (2020). Grand challenges in nanomedicin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106, 110302.

    6.       Xu Z, Wang D, Cheng Y, Yang M, Wu LP*. (2018). Polyester based nanovehicles for siRNA delive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92, 1006–1015.

    7.       Wu LP, Ficker M, Mejls?e SL, Hall A, Paolucci V, Christensen JB, Trohopoulos PN, Moghimi SM*. (2017).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 with a precisely core positioned sulforhodamine B molecule for comparative biological tracing and profiling.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46, 88-97.

    8.       Wang D, Wu LP*. (2017). Nanomaterials for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70, 1039–1046.

    9.       Wu LP, Uldahl KB, Chen FF, Benasutti H, Logvinski D, Vu V,. Banda NK, Peng X, Simberg D, Moghimi SM*. (2017) .Interaction of extremophilic archaeal viruses with human and mouse complement system and viral biodistribution in mice. Molecular Immunology, 90:273-279.

    10.    Wu LP*, Moghimi SM. (2016) A nanoengineered peptidic delivery system with specificity for human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Nanomedicine: NBM, 12(2), 474-475.

    11.    Han J#, Wu LP#, Hou J, Zhao D, Xiang H*. (2015). Bio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Hemostasis Potential of Tailor-Made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Produced by Haloferax mediterranei. Biomacromolecules,16 (2), 578–588

    12.    Wu LP, Ficker M, Christensen JB, Trohopoulos PN, Moghimi SM*. (2015). Dendrimers in Medicine: Therapeutic Concepts and Pharmaceutical Challenges. Bioconjugate chemistry,26(7), 1198-1211.

    13.    Wu LP, Wang DY, Parhamifar L, Hall A, Chen G-Q, Moghimi, SM*. (2014). Poly (3-hydroxybutyrate-co-R-3-hydroxyhexanoate) Nanoparticles with Polyethylenimine Coat as Simple, Safe, and Versatile Vehicles for Cell Targeting: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Cell Uptake, and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3(6), 817-824.

    14.    Wu LP#, You ML#, Wang DY, Peng GF, Wang ZH, CHEN G-Q*. (2013). Fabr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Poly(3-hydroxybur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 Nanocomposite Films for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Differentiation. Polymer Chemistry, 4, 4490-4498.

    15.    Wu LP#, Tripathi L#, Chen JC, Chen G-Q*. (2012).Synthesis of diblock copolymer poly-3-hydroxybutyrate-block-poly-3-hydroxy -hexanoate [PHB-b-PHHx] by a beta-oxidation weakened 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11:44.

    16.    Wu LP, Wang XJ, Cheng ST, Xu KT*. (2010).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s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novel biodegradable star block copolymers based on poly[(R)-3-hydroxybutyrate] and poly(ε-caprolactone). Acta Biomaterialia, 6, 1079-1089.

    17.    Wu LP, Cheng ST, Li ZB, Chen G-Q*, Xu KT*. (2008).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novel biodegradable poly[((R)-3-hydroxybutyrate)-block-(D,L-lactide)- block-(ε-caprolactone)] triblock copolymers. Polymer International, 57, 939-949.

    18.    Kim HS, Chen JY, Wu LP, Wu JH, Xiang H*, Leong KW, Han J*. (2020)  Prevention of excessive scar formation using nanofibrous meshes made of biodegradable elastomer poly(3-hydroxybutyrate- co-3-hydroxyvalerat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11, 1–12.

    19.    Xu Z, Wang D, Cheng Y, Yang M, 2.     Wu LP*. (2018). Polyester based nanovehicles for siRNA delive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92, 1006–1015.

    20.    Hall A , Maynard S, Wu LP, Merchut-Maya JM, Strauss R, Moghimi SM, Bartek J. (2019) Perturbation of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by polycations counteracts resistance to BRAFE600 inhibition in melanoma cel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309, 158–172.

    21.    Xue Q, Liu X, Lao YH, Wu LP, Wang D, Zuo Z, Chen J, Hou J, Bei Y, Wu X, Leong KW, Xiang H, Han J*. (2018). Anti-infective biomaterials with surface-decorated tachyplesin I. Biomaterials, 178, 351-362.

    22.    Chen C#, Wang G#, Griffin J, Brenneman B, Banda N, Holers V, Backos D, Wu LP, Moghimi SM, Simberg D*. (2017). Complement proteins bind to nanoparticle protein corona and undergo dynamic exchange in vivo. Nature Nanotechnology, 12(4), 387-393.

    23.    Wang D, Wu LP*. (2017). Nanomaterials for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70, 1039–1046.

    24.    Uldahl KB#, Wu LP#, Hall A, Papathanasiou P, Peng X*, Moghimi SM*. (2017). Recognition of extremophilic archaeal viruses by eukaryotic cells: a promising nanoplatform from the third domain of life. Scientific Reports, 6, 37966. 

    25.    Han J*, Wu LP, Liu XB, Hou J, Zhao LL, Chen JY, Zhao DH, Xiang H*. (2017) Biodegradation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haloarchaea-produced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copolymers. Biomaterials, 139 172-186.

    26.    Ordó?ez-Gutiérrez L, Posado-Fernández A, Ahmadvand D, Lettiero B, Wu LP, Antón, M, Floresc O, Moghimi SM*, Wandosell F*. (2017). ImmunoPEGliposome-mediated reduction of blood and brain amyloid levels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restricted to aged animals. Biomaterials, 112, 141-152.

    27.    Azmi ID, Wibroe PP, Wu LP, Kazem AI, Amenitsch H, Moghimi S. M*, Yaghmur, A*. (2016). A structurally diverse library of safe-by-design citrem-phospholipid lamellar and non-lamellar liquid crystalline nano-assembli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39, 1-9.

    28.    Inturi S, Wang G, Chen F, Banda NK, Holers VM, Wu LP, Moghimi SM, Simberg D*. (2015). Modulatory Role of Surface Coating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worms in Complement Opsonization and Leukocyte Uptake. ACS nano, 9(11), 10758-10768.

    29.    Hall A, Wu LP, Parhamifar L, Moghimi SM*. (2015).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cellular bioenergetics by poly (L-lysine) 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Biomacromolecules, 16(7), 2119-2126.

    30.    Meng DC, Wang Y, Wu LP, Shen R, Chen JC, Wu Q, Chen G-Q*. (2015). Production of poly (3-hydroxypropionate) and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propionate) from glucose by engineering Escherichia coli. Metabolic engineering, 29, 189-195.

    31.    Tripathia L, Wu LP, Meng DC, Chen JC, WU Q, Chen G-Q*. (2013). 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 as a platform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with adjustable monomer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42, 225-231.

    32.    Tripathia L, Wu LP, Meng DC, Chen JC, Chen G-Q*. (2013). Bio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lock copolymer of P(3-Hydroxypropionate)-block-P(4-Hydroxybutyrate) from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Biomacromolecules, 14, 862–870.

     

    发明专利

    1.    一种核酸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2021105723647。

    2.    一种抗疲劳双亲性有机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2021105738657。

    3.    一种多孔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合物微球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及应用。专利号:2021105727347。

    4.    一种抑制sFRP1基因表达的siRNA及其应用。专利号:201811607298.7。

    5.    Peptidic nanodelivery composition targeting two receptors. PCT:PCT/EP2014/067651.

    6.    Nano-systems for therapy and/or diagnosis and/or therapy monitoring and/or theranostics of disease. PCT:PCT/EP2017/060579.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