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我国科学家分离出埃博拉抗体

发表日期:2016-05-19来源:广州日报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从免疫的猕猴体内分离出可以对抗埃博拉病毒的高效抗体,未来或可用于救治患者以及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

  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 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

Potent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bola virus infection (《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清华大学教授张林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凌以及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教授邱香果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张绮博士、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桂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牛学锋博士并列为该文第一作者。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罗桦琳 通讯员黄博纯、汪乾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从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流行初期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工作。最终,项目研究团队从免疫的中国猕猴体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成功分离到3株具高中和能力、高度人源化的抗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华人科学家邱香果合作,通过感染埃博拉活病毒的动物保护实验,证明其中的两个抗体在小鼠感染埃博拉活病毒48小时后,起到很强的“中和”作用。

  研究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进行了解释:“高效”指的是抗体效果非常好;“中和”指的是抗体与病毒“中和”之后,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染;而“单克隆”指的是抗体是从单个细胞中提取出来后,再进行扩大培养的。由于抗体高度人源化,经过临床安全研究后,便可用于救治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未来可对抗更多不同类型病毒

  埃博拉病毒也分为不同类型。目前,课题组正开展第二代抗埃博拉单克隆抗体的研究,通过定点基因突变、结构和功能鉴定、多种抗原免疫的方式,寻找具有更强中和能力、能对抗更多不同亚型的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及组合,为研发和优化高效抗埃博拉的预防和治疗性抗体,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做更大的努力。

  该项目参与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等。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专项等项目经费支持。

  背景资料:仍无“抗埃”正式药物及疫苗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致命传染性病毒之一,平均病死率高达40%左右。从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一直在中部非洲国家和地区小范围暴发和流行。2014年春季开始,埃博拉疫情在西部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突然大范围暴发,给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对新形势下的公共健康和安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根本上遏制埃博拉等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有赖于高效可及的医学干预防治手段。但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正式上市,仅加拿大等小部分国家生产了试验性的药物及疫苗。

来源:《广州日报》5月19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