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通知通告
  •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通告
  • 关于广州生物院申报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5-06-29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生物院拟申报项目《猪基因突变技术创新及基因修饰猪模型的建立》的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项目简介、代表性论文目录予以公示。若对完成单位、完成人及项目有异议,可在2015年6月29日-7月5日以书面形式送交科研教育处。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人:潘光锦  黄洲萍  

      联系电话:020-32015213  020-32093465  

      传真:020-32015229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开源大道190号  

      附件: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项目简介及代表性论文目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项目简介及代表性论文目录 

      项目名称:猪基因突变技术创新及基因修饰猪模型的建立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赖良学,第一完成人,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团队负责人,负责项目方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是5项科学发现的主要完成人,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其中4名学生的博士指导教师。在本项目中,通过将iPS、锌指核酸酶(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协同表达技术应用于猪的基因组修饰,解决了大动物基因打靶效率低以及多基因协同表达的技术瓶颈,并获得了亨廷顿舞蹈症模型猪和OG2模型。 

      樊娜娜,第二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主要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在第一项科学发现中通过将iPS随机分化,待外源基因表达沉默后再进行核移植,成功获得了iPS来源克隆猪,证明猪iPS可以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猪后代,为基于iPS进行基因修饰猪的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为第1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在第2、3、5项科学发现中参与克隆猪的制作,为第2、3、5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杨化强,第三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第2项科学发现的主要完成人,第2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将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修饰,实现了高效的基因打靶。 

      顾为望,第四完成人,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作为项目合作方,为本项目中科学发现3“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协同表达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和科学发现4、5“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制备”和“OG2转基因模型制备”部分提供研究用猪,共同完成了四色荧光猪和OG2转基因模型制备,是代表性论文3的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4和5的作者。 

      肖磊,第五完成人,职称:教授,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单位:浙江大学,主要贡献:作为项目合方,为本项目中科学发现1“以iPS为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iPS克隆猪” 提供iPS细胞系,成功获得了iPS来源克隆猪,是代表性论文1的通讯作者。 

      杜玉涛,第六完成人,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完成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贡献:作为项目合方,共同完成了本项目中科学发现1“以iPS为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iPS克隆猪”IPS克隆猪的制作,是代表性论文1的通讯作者。 

      黄黎珍:第七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5的主要完成人,完成了OG2转基因模型的制备,是代表性论文5的第一作者。 

      陈霁君:第八完成人,职称:未取得,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单位:浙江大学,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1中猪IPS细胞系的诱导者,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 

      商周春:第九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完成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1中猪IPS克隆猪的制作者,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 

      杨东山,第十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科学发现2“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研究”和科学发现4“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的制备”主要完成人。是代表性论文2和4的第一作者。 

      赵本田,第十一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项目5项科学发现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 OG2转基因模型猪,所有以上模型猪的核移植胚胎制作者。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欧阳振,第十二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项目5项科学发现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OG2转基因模型猪,所有以上模型猪的核移植胚胎制作者。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刘朝明,第十三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项目中科学发现1、2、3、4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所有这些模型猪的胚胎移植者,是代表性论文1、2、3、4的作者。 

      赵宇,第十四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1、2、3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所有这些模型猪的胚胎移植者, 并负责出生克隆猪的防疫护理,是代表性论文1、2、3的作者。 

      邓为,第十五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3“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协同表达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研究的主要完成者,是代表性论文3的作者。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生命科学生物学中的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为基础研究项目。自2007年起,本团队聚焦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研究及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工作。在国际上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亨廷顿疾病模型猪和OG2转基因模型。 

      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首次获得了iPS 克隆猪,证明了猪iPS通过核移植途径获得后代个体的可行性,为基于iPS 进行基因修饰大动物的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 

      2、首次将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修饰,使猪体细胞打靶效率由10-6 提高到4%,并成功获得了内源性基因打靶猪,实现了对大动物高效基因打靶。 

      3、首次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转移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成功获得了四色荧光猪,并实现了多个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高效协同表达。 

      4、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基因猪模型,并首次在亨廷顿舞蹈症的动物模型大脑中发现与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脑中类似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 

      5、获得了OG2转基因猪模型,为研究胚胎发育和追踪干细胞的多潜能性提供了带有标记的工具猪模型。

      以上工作紧密围绕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缺乏ES 系大动物基因修饰研究中的两大技术难题-基因打靶效率低和多基因协同表达困难,同时,iPS克隆猪的获得为以iPS替代ES进行基因修饰猪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并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成功获得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模型猪和OG2转基因模型。 

      本项目在Cell Research、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发表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的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刊出。论文被SCI数据库论文总引用149次,他引115次,单篇最高引用49次,他引42次。项目在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及所获得的动物模型将进一步促进基因修饰大动物作为生物医药模型的研究,推动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代表性论文目录: 

      1. Piglets cloned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an N, Chen J, Shang Z, Dou H, Ji G, Zou Q, Wu L,He L, Wang F, Liu K, Liu N, Han J, Zhou Q, Pan D, Yang D, Zhao B, Ouyang Z, Liu Z, Zhao Y, Lin L,Zhong C, Wang Q, Wang S, Xu Y, Luan J, Liang Y, Yang Z, Li J, Lu C, Vajta G, Li Z, Ouyang H, Wang H,Wang Y, Yang Y, Liu Z, Wei H, Luan Z, Esteban MA, Deng H, Yang H, Pei D, Li N, Pei G, Liu L, Du Y,Xiao L, Lai L. Cell Res. 2013 Jan;23(1):162-6.  

      2. Generation of PPARγ mono-allelic knockout pigs via zinc-finger nucleases and nuclear transfer 

      cloning.Yang D, Yang H, Li W, Zhao B, Ouyang Z, Liu Z, Zhao Y, Fan N, Song J, Tian J, Li F, Zhang J,Chang L, Pei D, Chen YE, Lai L.Cell Res. 2011 Jun;21(6):979-82.  

      3. Use of the 2A peptide for generation of multi-transgenic pigs through a single round of nuclear transfer.Deng W, Yang D, Zhao B, Ouyang Z, Song J, Fan N, Liu Z, Zhao Y, Wu Q, Nashun B, Tang J, Wu Z, GuW, Lai L.PLoS One. 2011;6(5):e19986. 

      4. Expression of Huntington's disease protein results in apoptotic neurons in the brains of cloned transgenicpigs.Yang D, Wang CE, Zhao B, Li W, Ouyang Z, Liu Z, Yang H, Fan P, O'Neill A, Gu W, Yi H, Li S, LaiL, Li XJ.Hum Mol Genet. 2010 Oct 15;19(20):3983-94.  

      5. Establishment of a porcine Oct-4 promoter-driven EGFP reporter system for monitoring pluripotency ofporcine stem cells.Huang L, Fan N, Cai J, Yang D, Zhao B, Ouyang Z, Gu W, Lai L.Cell Reprogram. 2011Apr;13(2):93-8.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开放课题申请通知
    下一篇:广州生物院空调维修保养招标公告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