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广州生物院申报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公示

发表日期:2015-06-29来源:放大 缩小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将生物院拟申报项目《猪基因突变技术创新及基因修饰猪模型的建立》的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项目简介、代表性论文目录予以公示。若对完成单位、完成人及项目有异议,可在2015年6月29日-7月5日以书面形式送交科研教育处。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人:潘光锦  黄洲萍  

  联系电话:020-32015213  020-32093465  

  传真:020-32015229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开源大道190号  

  附件: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项目简介及代表性论文目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项目简介及代表性论文目录 

  项目名称:猪基因突变技术创新及基因修饰猪模型的建立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赖良学,第一完成人,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团队负责人,负责项目方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是5项科学发现的主要完成人,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其中4名学生的博士指导教师。在本项目中,通过将iPS、锌指核酸酶(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协同表达技术应用于猪的基因组修饰,解决了大动物基因打靶效率低以及多基因协同表达的技术瓶颈,并获得了亨廷顿舞蹈症模型猪和OG2模型。 

  樊娜娜,第二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主要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在第一项科学发现中通过将iPS随机分化,待外源基因表达沉默后再进行核移植,成功获得了iPS来源克隆猪,证明猪iPS可以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猪后代,为基于iPS进行基因修饰猪的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为第1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在第2、3、5项科学发现中参与克隆猪的制作,为第2、3、5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杨化强,第三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第2项科学发现的主要完成人,第2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将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修饰,实现了高效的基因打靶。 

  顾为望,第四完成人,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作为项目合作方,为本项目中科学发现3“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协同表达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和科学发现4、5“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制备”和“OG2转基因模型制备”部分提供研究用猪,共同完成了四色荧光猪和OG2转基因模型制备,是代表性论文3的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4和5的作者。 

  肖磊,第五完成人,职称:教授,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单位:浙江大学,主要贡献:作为项目合方,为本项目中科学发现1“以iPS为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iPS克隆猪” 提供iPS细胞系,成功获得了iPS来源克隆猪,是代表性论文1的通讯作者。 

  杜玉涛,第六完成人,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完成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贡献:作为项目合方,共同完成了本项目中科学发现1“以iPS为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iPS克隆猪”IPS克隆猪的制作,是代表性论文1的通讯作者。 

  黄黎珍:第七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5的主要完成人,完成了OG2转基因模型的制备,是代表性论文5的第一作者。 

  陈霁君:第八完成人,职称:未取得,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单位:浙江大学,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1中猪IPS细胞系的诱导者,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 

  商周春:第九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完成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1中猪IPS克隆猪的制作者,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 

  杨东山,第十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科学发现2“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研究”和科学发现4“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的制备”主要完成人。是代表性论文2和4的第一作者。 

  赵本田,第十一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项目5项科学发现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 OG2转基因模型猪,所有以上模型猪的核移植胚胎制作者。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欧阳振,第十二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项目5项科学发现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OG2转基因模型猪,所有以上模型猪的核移植胚胎制作者。是5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刘朝明,第十三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项目中科学发现1、2、3、4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人类亨廷顿疾病模型猪,所有这些模型猪的胚胎移植者,是代表性论文1、2、3、4的作者。 

  赵宇,第十四完成人,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1、2、3中ZFN打靶猪、2A序列介导的四色荧光猪、iPS克隆猪,所有这些模型猪的胚胎移植者, 并负责出生克隆猪的防疫护理,是代表性论文1、2、3的作者。 

  邓为,第十五完成人,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要贡献:是科学发现3“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协同表达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研究的主要完成者,是代表性论文3的作者。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生命科学生物学中的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为基础研究项目。自2007年起,本团队聚焦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研究及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工作。在国际上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亨廷顿疾病模型猪和OG2转基因模型。 

  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首次获得了iPS 克隆猪,证明了猪iPS通过核移植途径获得后代个体的可行性,为基于iPS 进行基因修饰大动物的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 

  2、首次将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修饰,使猪体细胞打靶效率由10-6 提高到4%,并成功获得了内源性基因打靶猪,实现了对大动物高效基因打靶。 

  3、首次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转移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成功获得了四色荧光猪,并实现了多个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高效协同表达。 

  4、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基因猪模型,并首次在亨廷顿舞蹈症的动物模型大脑中发现与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脑中类似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 

  5、获得了OG2转基因猪模型,为研究胚胎发育和追踪干细胞的多潜能性提供了带有标记的工具猪模型。

  以上工作紧密围绕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缺乏ES 系大动物基因修饰研究中的两大技术难题-基因打靶效率低和多基因协同表达困难,同时,iPS克隆猪的获得为以iPS替代ES进行基因修饰猪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并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成功获得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模型猪和OG2转基因模型。 

  本项目在Cell Research、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发表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的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刊出。论文被SCI数据库论文总引用149次,他引115次,单篇最高引用49次,他引42次。项目在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及所获得的动物模型将进一步促进基因修饰大动物作为生物医药模型的研究,推动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代表性论文目录: 

  1. Piglets cloned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an N, Chen J, Shang Z, Dou H, Ji G, Zou Q, Wu L,He L, Wang F, Liu K, Liu N, Han J, Zhou Q, Pan D, Yang D, Zhao B, Ouyang Z, Liu Z, Zhao Y, Lin L,Zhong C, Wang Q, Wang S, Xu Y, Luan J, Liang Y, Yang Z, Li J, Lu C, Vajta G, Li Z, Ouyang H, Wang H,Wang Y, Yang Y, Liu Z, Wei H, Luan Z, Esteban MA, Deng H, Yang H, Pei D, Li N, Pei G, Liu L, Du Y,Xiao L, Lai L. Cell Res. 2013 Jan;23(1):162-6.  

  2. Generation of PPARγ mono-allelic knockout pigs via zinc-finger nucleases and nuclear transfer 

  cloning.Yang D, Yang H, Li W, Zhao B, Ouyang Z, Liu Z, Zhao Y, Fan N, Song J, Tian J, Li F, Zhang J,Chang L, Pei D, Chen YE, Lai L.Cell Res. 2011 Jun;21(6):979-82.  

  3. Use of the 2A peptide for generation of multi-transgenic pigs through a single round of nuclear transfer.Deng W, Yang D, Zhao B, Ouyang Z, Song J, Fan N, Liu Z, Zhao Y, Wu Q, Nashun B, Tang J, Wu Z, GuW, Lai L.PLoS One. 2011;6(5):e19986. 

  4. Expression of Huntington's disease protein results in apoptotic neurons in the brains of cloned transgenicpigs.Yang D, Wang CE, Zhao B, Li W, Ouyang Z, Liu Z, Yang H, Fan P, O'Neill A, Gu W, Yi H, Li S, LaiL, Li XJ.Hum Mol Genet. 2010 Oct 15;19(20):3983-94.  

  5. Establishment of a porcine Oct-4 promoter-driven EGFP reporter system for monitoring pluripotency ofporcine stem cells.Huang L, Fan N, Cai J, Yang D, Zhao B, Ouyang Z, Gu W, Lai L.Cell Reprogram. 2011Apr;13(2):93-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