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 【中国科学报】集中力量办大事 打造华南科技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6-12-14来源:来源:中国科学报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看着水面微弱的波浪推动机械臂有规律地上下运动做功,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与身边的科研人员讨论起“如何改进机械臂,使其能够收集更微弱的波动能量”来。12月8日,白春礼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调研,了解这里能源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

      作为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三项重大突破”之一,该所研发的“万山号”波浪能发电平台已实现稳定发电,成为国际上单体规模最大、发电效率最高的海上可移动能源平台。

      调研之后,白春礼又与广州分院系统所长、书记,座谈了“一三五”规划、近期工作进展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情况。

      科技储备有成果,成果转化有成绩,人才建设有成效,在中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华南地区正成长为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希望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的科研机构能够为创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白春礼说。

      科技百花竞放华南 

      百花齐放是中科院华南地区各科研院所的一大特质。

      “各个院所在‘一三五’规划中的工作各具优势,各个院所要按照国家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白春礼在广州分院所长书记座谈会上说道。

      目前,在华南地区,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环境资源、环境生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中科院在华南地区的科研布局日臻完善,突破性成果各领风骚。

      南海海洋研究所整合了科学院内外24个科研院所实力,全面启动162项专项工作,聚焦吹填岛礁自然属性的安全问题;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突破治疗性功能细胞获取的关键技术,获得干细胞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

      随着“一三五”规划的推进,各研究机构也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方向。

      “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我们要在深海科学与工程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介绍,该所将重点突破海斗深渊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深海潜水器研发、运维及科学应用,以及深海观测科学与技术。

      “我们立足华南,计划用5年左右,在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展成高水平研究机构,并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园。”华南植物园主任、党委书记任海说。该所计划突破热带珊瑚岛植被生态系统快速构建的理论与技术,开展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并突破果蔬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成果转化造福地方 

      科研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华南,一批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已经走下书架,走上市场,成为华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介绍,该研究院累计孵化企业逾450家,其中持股168家,总市值超过250亿元。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成立中科院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依托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研发及产业化体系,聚焦中科院创新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立足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物联传感与安全技术,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两大板块为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

      除了促进经济增长之外,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机构还致力于通过扶贫工作,让科技发展的红利普及各个角落。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说,该所研发了石漠化垂直分带治理、植被群落优化配置等石漠化防治新技术与模式,近5年推广示范8000余公顷,示范区水土流失减少30%,植被覆盖率提高20%以上。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徐义刚介绍,该所在农村生活及养殖污水控制与治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280多个污水处理工程,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

      打造科技人才高地 

      科技创新主体在人,人才培养同样是科研院所的重大产出任务。中科院在华南地区已经产出、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从2006年到2016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最初的5人,成长为一支2138人的队伍,十年累计培养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近5000人;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现有导师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优秀科学家,曾在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或跨国公司担任过教授或高级研究员职位。

      “今后,对中科院的优秀人才,我们还要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从分配制度上,择优支持优秀学术带头人,稳定创新人才队伍。”白春礼说。

      徐义刚介绍,为稳定已有关键人才,加快培养后备人才,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建立并实施了新的科研评价和薪酬体系,强调“质量+贡献”的评价体系,兼顾“稳定保障与贡献激励”的薪酬体系。与此同时,该所还建立了研究员系列薪酬分档及考核晋升机制、青年人才培养及遴选机制等新机制。

      任海表示,华南植物园也调整了绩效奖励办法,集中优势学科,重奖有显示度的成果,同时兼顾学科平衡。

      在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同时,思想建设在人才建设中也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总书记对中科院的工作要求之中,将提高科研人员党性修养与推动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白春礼强调。

    《中国科学报》 (2016-12-12 第1版 要闻)链接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合成二氢豆香素获进展
    下一篇:【羊城晚报】给人换副猪内脏已不再遥远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