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1来源: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记者 叶青)治疗耐药结核病药物效果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张天宇课题组与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合作,首次报道了我国临床结核菌株存在严重的对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交叉耐药,丙硫异烟胺对90%以上异烟肼耐药临床结核菌无效。相关研究成果于22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微生物与感染》。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主要通过呼吸传播的致死性传染病,俗称“痨病”。由于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控一直不容乐观。我国是结核病重灾区,耐药人数仅次于印度。
“治疗结核病的药物都包含有异烟肼,需要从头到尾使用六个月,容易产生耐药结核菌。临床上常使用丙硫异烟胺治疗耐药结核菌,但是该药物与异烟肼结构相似,有一定交叉耐药。”张天宇说。
结核菌生长缓慢,一般要3-6周才形成菌落。如果加上长达近1个月的药敏测试,时间不仅长,操作也困难,加上丙硫异烟胺药敏检测也不是很准确,很多医院使用丙硫异烟胺时都不进行药敏检测。“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丙硫异烟胺对耐药菌,特别是对异烟肼耐药的菌株的有效率,以及是否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快速基因检测。” 他说,“通过研究有望实现对丙硫异烟胺的精准使用,避免过度和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治疗。”
研究发现,对异烟肼耐药的191株结核菌中有173株(90.6%)对丙硫异烟胺耐药,说明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存在严重的交叉耐药,临床治疗上有必要对丙硫异烟胺进行耐药检测后方可用药。同时还发现了55个新的、非同义突变以及20.22% 的丙硫异烟胺耐药临床菌株中没有发现突变,意味着用分子生物学诊断也无法检出。
张天宇表示,临床治疗亟需与诊断、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该研究发现为基础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有助于达到精准诊断和治疗目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