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13
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6日发布消息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斑马鱼非感染性肠道炎症模型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当天获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舒晓东研究团队完成的该项研究成果,是利用斑马鱼突变体模拟了炎症性肠病的部分表型,并且结合体外细胞3D培养结果解释其发病机制。这项成果既可为炎症肠病的药物筛选提供新的平台,也将对药物靶点的筛选具有推动作用。
据科研人员介绍,斑马鱼是一种热带鱼,其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产卵量高,而且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高度同源性,被广泛用于发育研究以及药物筛选。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很突出,这意味着其实验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人体。斑马鱼肠道早期发育与高等动物类似,因此也是炎症性肠病研究的理想模型之一,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消化系统产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肠炎等,患者主要集中在北美、北欧以及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2016年,中国国内的发病率为3.3/100000,呈现低龄化趋势、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贫血等症状,然而目前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中科院裴端卿和舒晓东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两种pik3c3(基因敲除)突变品系,并通过组织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电镜检测,研究人员确定了突变体中肠道炎症的基本表型。机理方面的研究表明,肠道炎症反应的激活不是微生物以及外界环境所引起,而是肠道上皮细胞自主性损伤从而招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所导致。(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