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09
10月1日,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再传喜讯,继去年11月在《细胞研究》杂志发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技术相关文章之后,又有一篇相关论文在影响力更高的《生物化学杂志》在线发表。
iPS技术,即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是一种将分化细胞重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新兴技术,它通过病毒载体将特定转录因子组合转入被诱导细胞,使其发生重编程。iPS细胞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目前已成功获得小鼠和人的iPS细胞。这项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利用iPS技术能够获得病人或疾病特异的多能性干细胞,此外,它不仅能避免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也绕开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带来的伦理问题。但iPS技术的临床应用之路还很漫长,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在这些问题中iPS重编程的完全性和均一性是首要问题。
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裴端卿教授带领同事们发现,在小鼠脑膜(meningeal)细胞中,重要的胚胎干细胞调控因子之一——Sox2的表达含量非常高,而且这种细胞易于诱导为iPS细胞。通过DNA甲基化分析得知,由脑膜细胞形成的iPS克隆不需要经过筛选就能够发生完全的重编程,而且这些克隆能够100%产生嵌合小鼠。
这项结果发现了一种可诱导为iPS的新型成体细胞。在此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使用成纤维细胞(例如MEF)以及神经干细胞进行iPS诱导,由于取材困难,培养要求极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而脑膜细胞克服了上述困难。这项研究成果为iP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与脑部相关的疾病研究,提供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和途径。
附件下载: